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激励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、凝聚奋进力量,我校辅导员宣讲团成员张瑜老师走进贝尔英才学院开展“红色校史”主题宣讲活动。
讲座开场,张瑜老师阐述了学习校史对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。她表示,南邮校史不仅记录了学校发展历程,更是南邮人精神传承的“密码本”。了解先辈创办战邮干训班的艰辛,能让学子珍惜当下;学习榜样校友事迹,有助于塑造正确价值观。
随后,张老师详细梳理了南邮的发展脉络。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最早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“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”,1945年7月训练班扩建为“战邮”学校,嗣后,一度称为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及山东邮政专科学校。校址先后辗转在鲁南、临沂、五莲等地。在1942年至1947年间,训练班主任及嗣后学校校长均由当时战邮总局局长赵志刚兼任。1948年,学校在益都(青州)定名华东邮电学校,隶属于当时华东邮电管理总局。1949年8月,学校从山东济南迁到南京市。学员们在艰苦环境中,既要学习通信技术,又要随时投入战斗。战邮干训班旧址照片,让同学们仿佛回到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。张老师着重讲述了战邮干训班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。淮海战役期间,学员们背着通信设备,在枪林弹雨中保障作战命令传达。随着解放战争推进,干训班规模扩大,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骨干,为新中国通信事业奠基。
在回顾南邮扎根南京后的发展时,张老师指出,南京的文化底蕴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。自1958年开启本科教育,学校开设多个专业,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。校园里的“传邮万里”雕塑、红色校史馆,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。
讲座最后,张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勉励,号召学子传承红色基因。她建议同学们将红色校史融入日常学习,通过参加红色主题团日活动、通信科普志愿服务等实践感悟先辈精神,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创新,为新时代通信事业贡献力量。
此次讲座成功搭建起历史与青年的对话桥梁,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深化红色教育品牌建设,引导学子们在通信强国征程中砥砺奋进。
(撰稿:潘航 韩宜澄 编辑:凡兴莉 审核:傅坤)